前陣子去診所時,恰巧遇到了大樓鄰居也是今年準會考生。
所有國中生們及家長們,都很關心的落點和填志願序!
但無論升高中、高職還是五專,
都只是升學路徑的中繼站,最終的目光焦點仍是在大學。
因此聯考世代的父母也必須知道,孩子未來的升大學之路,已經與過去不同了。
105年,十二年國教邁入了第三年,全國超過二十七‧五萬的九年級學子,
也於五月十四、十五兩天,面對國中教育會考;
而在會考後到六月三日寄發成績單、六月中公告個人成績序位、
選填志願的這段期間,如何決定國中畢業後的下一步?
將是不少親子必須面對的討論課題。
綜觀這群「會考小孩」的父母,幾乎都是接受「聯考」洗禮的一代。
過去的國中升高中聯考,是分分計較比分數,
而現在會考則是分「A精熟」「B基礎」「C待加強」三等級,
目的是在檢測國中三年所學,是否達到某一門檻。
在志願選填上,過去只根據國、英、數、社、自五考科,
按照前一年學校聯考分數,由高至低填寫即可。
如今在更重視孩子適性發展的教育趨勢下,
單單會考成績,已不再是影響能否進入理想學校的唯一因素。
孩子想要念哪個學校的「志願序」該怎麼填?
其重要性,一點也不亞於會考成績。
會考成績的中等的學生,又如何選填志願?
中投區免試入學可填50個志願,免試入學前十志願同分。
建議考生填志願秘訣,
志願數有50個,前10個志願的積分分數都相同,
建議志願分成夢幻區、務實區、安全區。
建議前5個志願屬於大膽填的「夢幻區」、
第6到10志願是可參考去年錄取狀況的「務實區」、
第11個志願之後是填「安全區」志願,
免試入學只有一次,要盡量填滿,才不會落榜。
今年,中投區免試入學共4萬2321個名額,
還有內含五專715名,總共43036名,會考考生42337人。
中投區 的超額比序 方式和去年幾乎相同,
仍採「111點數制」,變動幅度不大,
今年免試入學,唯一改變是內含部分五專名額。
台中市教育局從6月3日至6月24日也會有專人協助回答志願選填問題,
提醒家長及同學們,要注意各個入學管道的時程,技優甄審、
實用技能學程、直升、專業群科的特色招生,
這些都是要在填免試入學志願前,就要決定好了。
整體而言,要先剔除掉自己完全不想念的學校或科別後,
成績攻頂、成績中上,或學術傾向明顯弱勢的孩子,
這三個族群選填的方式,會比較單純。
「即使自己覺得分數沒有到達預估的第一志願門檻,也可按照順序填下來試試看,」
因為 在很難預估他人志願怎麼填的現實下,
當有任何頂尖群學子選擇就近入學時,其實都有可能空出名額。
去年,小女兒在填寫志願序時,
因為沒有預估到,中部私校的名額人數的多寡,
所以我們也一直以為,她預估的大概可能只能上的了中二中,
結果出爐了,卻是我和補習班老師更早推演出來的文華高中。
私校,去年大約有500左右名額,但每年並不相同,
我們去年推前年是扣除約200~300人,所以還是可以保守預估一下。
在適性發展的理想原則下,如何能不屈就「會考的分數現實」,
讓孩子在努力三年的成果下進入理想志願,是每位家長與孩子的期待。
透過系統性的策略思考,找到理想與現實兼顧的平衡點,
或許有助於安頓這段非常時期徬徨的心。